您好,欢迎访问B体育有限公司!

B体育官网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B体育官网

【2024年年报】工业硅:围绕成本震荡 关注阶段性错配机会

发布日期:2024-01-01 12:56浏览次数:

  Bsports体育2023年供需双旺,在高供应高库存的情况下,工业硅在成本重心下移的过程中承压下跌,光伏产业链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硅的第一大需求,并带动工业硅需求持续增长,消化大幅增长的产量。此外,仓单需求带来的金融和套利需求对工业硅价格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

  2024年,工业硅产业链上下游依然供需双旺,供应量约为524.93万吨,需求量约为526.38万吨,同比增幅均高达22%。

  多晶硅方面,从终端角度来看,光伏装机持续向好,预计2024年多晶硅产量将达210万吨,折合工业硅需求约250万吨。但根据薄片化带来的硅耗下降,我们用单瓦硅耗2.3g/W折算,预计有效产能可达900GW以上,远超实际组件需求,供应充裕,需关注企业是否会降负荷生产。

  有机硅方面,在目前价格在盈亏平衡甚至亏损区间震荡的背景下,产能投放或将不及预期。考虑到的需求分散且与GDP增速有一定相关性,给予2024年5%的增速预期,预计2024年单体产量将达到220万吨,折工业硅需求约在116万吨左右。

  铝合金方面,新能源车将带动铝合金的消费需求,预计2023年铝合金消费工业硅约有3%的小幅增长,折工业硅消费量约75万吨。

  出口方面,在经历了2023年的出口低迷后,我们乐观认为2024年出口将有所回暖,预计出口将恢复至63万吨左右。

  从平衡表来看,2024年供需紧平衡,上下游投产节奏不同或将带来相应的价格波动窗口。目前来看,工业硅的新投产产能多集中于下半年,而多晶硅的计划投产产能则较为平均,一季度和三季度较多,有机硅的新增产能投放或将考虑下游需求对价格的带动。因而上半年适逢枯水期和多晶硅产能投放的爬坡期,整体供应偏紧,或将有利于工业硅价格上行,给予生产商一定利润空间。下半年各产业链产能均集中投放,考虑到光伏产业链或将出现供应过剩倒逼上游降低开工的情况,叠加工业硅产量释放,有可能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未来产业链产能的投放情况或将对平衡表和价格有较大影响。此外,仓单库存或将起到调节的作用,期货在市场中的参与度会增加,在定价层面以期货加升贴水的定价方式的市场渗透率或将进一步提高。整体认为工业硅价格或将围绕成本端波动,在市场紧张时给予一定的利润。工业硅期货主要运行区间预计在12000-16000元/吨。

  2023年,工业硅期货整体震荡下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工业硅期货价格震荡下跌,主要原因为供应超预期、成本支撑下移、需求不及预期;下半年工业硅期货价格企稳震荡,在工业硅价格跌至亏损区间后,大型企业检修减产导致供应收窄,叠加下游需求补库及仓单需求增加支撑工业硅期货价格企稳回升。

  在年初,市场对于2023年的经济形势和需求恢复依然较为乐观,但由于海外需求走弱,工业硅及有机硅出口同比明显下滑,多晶硅也在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开始控制库存,导致需求不及预期。一季度工业硅期货价格在春节前后维持高位震荡,3月份承压下跌,主力合约从年初的17770元/吨下跌至15150元/吨,跌幅达15%。

  成本下移的预期在上半年一直施压工业硅期货价格,二季度工业硅期货的下跌主要是提前反映丰水期的电力成本重心下移。成本重心下移主要来源于丰水期电力成本下调和还原剂和电极等原料价格下跌。2023年6月,据SMM统计,Si5530生产成本在13500-14780元/吨左右,较年初下跌15%-23%;Si4210生产成本在14000-14800元/吨,较年初下跌17%-25%。四川地区成本下降更为明显,主要由于6月四川地区已调整为丰水期电价,电价从年初约0.6元/度下降至约0.4元/度,电力成本下跌明显。二季度工业硅期货价格从15150元/吨跌至13275元/吨,跌幅达12%。

  三季度,随着上游亏损停产企业增加,大型企业检修减产,工业硅产量明显下滑,价格企稳反弹,随后在交割需求和节前备货需求的影响下,工业硅价格上涨。三季度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13275元/吨涨至13960元/吨,涨幅达5%,其中最高涨至近15000元/吨,涨幅高达15%。

  四季度,在前期备货后,现货需求平淡,下游企业刚需采购为主,库存较低。价格在枯水期成本上移与对需求和注销仓单的担忧中震荡走弱。截至12月8日,主力合约从13960元/吨跌至13875元/吨,跌幅约0.6%。

  从基差和套利的角度来看,在1-4月期间,现货价格大部分时间持续低于期货价格,一度打开套利空间;5月至6月中旬期货价格走低,套利空间关闭;三季度随着期货价格的回升,再次打开套利空间;9月底至10月中旬则因为仓单压力和下游备货导致现货价格强于期货价格,一度打开买期货抛现货的空间;四季度整体套利空间收窄,12月枯水期基差持续走高。

  整体而言,2023年供需双旺,在高供应高库存的情况下,工业硅在成本重心下移的过程中承压下跌,光伏产业链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硅的第一大需求,并带动工业硅需求持续增长,消化大幅增长的产量。此外,仓单需求带来的金融和套利需求对工业硅价格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

  2023年工业硅计划投产产能近200万吨,但实际投产产能不到100万吨,实际产量释放更少,虽然产能持续投放,但较去年年底的统计产能投放预期来说,其实是不及预期的。主要新增产能来自:新疆、内蒙、甘肃、宁夏。产量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一季度产量超预期后,工业硅价格下跌至部分企业亏损区间,检修减产企业增加导致二季度产量明显回落,下半年产量在复产产能释放和新增产能释放的过程中再次回升,并在11月达到工业硅产量历史高点,40.34万吨(据SMM统计)。2023年产量预计将创新高,超350万吨。2023年1-11月,据硅业分会,工业硅产量达331.69万吨;据SMM,工业硅产量达345.11万吨,同比增长7.76%。

  产量的增长较开工率剧烈主要因为产能主要在一季度和三季度释放,二季度因工业硅价格跌至部分企业亏损而检修减产企业增加,产量下滑至低位。

  从地区产量来看,新疆依旧是我国工业硅产量第一大贡献区,占比高达46%;云南次之,占比达19%,四川占比11%,内蒙占比8%。新疆地区产量在一季度创新高,随后在大厂检修减产的过程中回落,三季度随着大厂复产以及新投产产能释放,产量再次回升,并在四季度再次创出历史新高,11月产量达18.21万吨(据SMM统计),占全国产量的45%。内蒙地区工业硅产量也同样在新产能的投放下,同比大幅增长,2023年月产量首次超过2万吨,最高月产量高达2.8万吨,同比产量增长超100%。西南地区则受制于利润低迷,上半年开工率维持低位,产量同比下滑,直到3季度丰水期来临,电力成本下降后,开工率和产量才开始明显增加,但截至11月产量依旧同比下降,云南地区1-11月产量为65.83万吨,同比下降7.39%;四川地区1-11月产量为39.68万吨,同比下滑22%。

  从各牌号产量来看,Si4210和通氧Si5530平分秋色,分别占比37%,且Si4210的占比有提升趋势;不通氧Si5530占比约6%;其他牌号占比约20%。但是各个地区的生产牌号占比差别较大,如新疆地区以通氧Si5530为主,占比高达61%,Si4210仅占比16%;云南地区则以Si4210为主,占比高达71%,其余牌号占比较低;四川地区以Si4210为主,占比达54%,但Si5530综合占比也有36%;内蒙地区则以低牌号为主,Si4210占比仅14%,通氧Si5530占比达42%,其他规格占比达41%。

  总体来看,2023年产量预计将创新高,年产量将超350万吨,同比增长也将达7%以上。新疆依旧是我国工业硅产量第一大贡献区,占比高达46%;云南次之,占比达19%,四川占比11%,内蒙占比8%。Si4210和通氧Si5530平分秋色,分别占比37%,但是各个地区的生产牌号占比差别较大,新疆、内蒙地区以通氧Si5530为主,云南、四川地区则以Si4210为主。

  2023年工业硅新增投产不及预期,2024年据第三方数据供应商依旧有超过200万吨的工业硅产能待投产,我们梳理了投产概率较高的项目进行统计跟踪,预计2023年有概率投产的项目大约有116万吨,但考虑到一季度或仅东方希望的工业硅项目有产能释放,其余产能释放时间均在年后或下半年,且近一半的产能释放将在年底,实际产量释放预计仍将低于50万吨,具体情况如下:

  2023年,工业硅的需求结构由于传统需求不振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的疲软,导致有机硅、铝合金和出口需求的下滑,而光伏产业链欣欣向荣,新增装机持续走高支持多晶硅需求增长,因此工业硅的第一大需求变为多晶硅。截至2023年11月,根据推算,多晶硅需求占比高达45%,有机硅需求占比下滑至24%,铝合金需求占比下滑至15%,出口需求下滑至13%,其他需求占比约3%。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大趋势和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各地“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光伏装机需求的带动下,光伏产业链快速发展,多晶硅产能也在2023年持续释放。此外,随着上游产能释放,多晶硅价格的下滑,同样刺激终端需求持续向好。在成本下移的过程中,不但将释放去年的订单需求,而且由于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增加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有利于形成产业发展正循环。此外,N型电池片也对原材料的要求更高,石英坩埚也对成品率有影响,将进一步增加多晶硅的需求。

  产量方面,随着2022年-2023年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2023年多晶硅产量增加明显。2023年多晶硅新增产能超100万吨,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新投产约40万吨,内蒙新投产约30万吨,甘肃新投产约5万吨,宁夏新投产约17万吨,四川新投产约16万吨。产能释放时间较为平均,产能爬坡集中释放时间在3季度。据SMM数据统计,11月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5.05万吨,环比10月增长4.9%,同比增长61%。1-11月多晶硅累计产量达34.89万吨,同比增长87%。

  进出口方面,多晶硅以进口为主,出口较少。近年随着国内产能释放、产量增加,进口依赖度进一步下降,进口逐步走低。据海关总署,10月多晶硅进口量为3323.70吨,环比减少28.30%,同比减少65.22%;2023年1-10月共进口5.65万吨,同比减少23.10%。

  2023年多晶硅总供应量预计将超40万吨,按单晶硅耗2.2-2.4g/w进行测算,足以满足下游需求,且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因而多晶硅价格持续走跌。

  价格方面,随着多晶硅的产能释放,产量增长,价格也逐步走跌,据SMM,多晶硅复投料价格从年初的182.5元/千克跌至12月中的63.5元/千克,跌幅高达65%。其中,年初多晶硅价格下跌后,在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和下游补库需求下迎来一波快速反弹,多晶硅复投料价格在2月份涨至250元/千克,随后随着产能释放增加,价格逐步走低,下半年围绕70元/千克震荡。

  多晶硅行业平均利润也跟随产量增长而下滑。据SMM,行业平均成本在46-49元/千克,以目前60多元/千克的销售价格计算,行业仍有20%多的利润空间。但考虑到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成本差异较大,部分企业依然利润丰厚,但部分高成本企业已经面临亏损,市场关注企业是否会因高库存低利润而减停产。据了解,目前部分企业仍在努力降本增效并增加市场份额,关注2024年是否会因新增产能增加而被动降负荷或减停产。

  2024年,在前期大量项目投资后,多晶硅新增产能依旧超100万吨,且依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主要投产时间集中在Q1和Q3,年中在产量爬坡后带来的增量或将较大。但目前市场对于明年下游需求并不乐观,预计开工率将下降,需关注企业降负荷和减停产情况。

  从终端角度来看,光伏装机持续向好,近年光伏装机量持续超预期。2023年8月,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达到5.05亿千瓦,同比增长44.4%。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2023 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十四五”期间,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将达到33%,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36%。届时,国内电力装机结构将迎来历史性转变。此外,光伏配储或将支持光伏发电发展更进一步,此前高成本的掣肘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将大大改善,2023年多晶硅和碳酸锂价格均大幅下跌,按照9万元/吨的价格测算,国内储能度电成本0.319元/KWh。按照1.03元/W的组件价格测算,国内光+储(15%,2h)度电成本0.304元/KWh,已低于大部分省市的燃煤标杆电价,实现光储平价。2024年在光伏发电性价比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或将继续快速释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1-10个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参考各机构对明年光伏装机的预期,我们认为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将有25%-30%左右的增速,在基数增长的情况下,增速放缓,但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增长至480GW左右,其中中国新增装机量有望超过200GW。据此,用1.22的容配比计算,全球组件需求约586GW,中国组件需求约244GW。

  从多晶硅产量的角度折算,若按2024年多晶硅产量将达210万吨计算,根据薄片化带来的硅耗下降,我们用单瓦硅耗2.3g/W折算,预计有效产能可达900GW以上,远超实际组件需求,供应充裕。

  有机硅的制造是将工业硅粉与甲烷气体混合反应,生成有机硅单体,再加工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来生产其余化工品的过程。有机硅材料兼具高分子易设计加工和无机材料的高稳定性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汽车、纺织、医疗、电子、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从消费结构来看,据百川,有机硅消费主要用于建筑(33.08%)、电子电器(28.82)、纺织业(11.99)等行业。

  2023年,有机硅产业在高供应及需求下滑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面临亏损,多数计划新增产能延迟投产,企业检修减产增加。从产能角度来看,由于2022年有机硅有大量产能投产导致产业链出现过剩,利润持续低迷甚至亏损,因而2023年除延续产能外,较少大型产能投产,但总体产能依然高达534万吨。从产量角度来看,在高产能基数上,即便产量同比增长,但开工率同比下滑。据百川盈孚统计,11月有机硅预计产量16.35万吨,环比下降2.27%,开工率达73.48%;2023年1-11月,DMC产量约为164万吨,同比上涨4.75%,平均开工率约为67.77%,较去年下滑近8%。据SMM统计,11月国内有机硅DMC产量约为17.36万吨,环比9月微增0.19%,产量增长不及开工率达75.22%;2023年1-11月,DMC产量约为191万吨,同比上涨11.18%,平均开工率约为77%,较去年下滑近3%。

  从库存角度来看,在二季度有机硅产量提升但出口下滑导致库存高企,因而有机硅企业轮流检修减产,后期国内有机硅工厂库存保持在5万吨左右,处于安全库存范围。

  从出口角度来看,2023年1-10月,中国有机硅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出口量为34.09万吨,同比下降15%。2023年10月,中国有机硅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出口量在3.48万吨,环比减少9.11%,同比增加33.33%;10月出口贸易量TOP5分别为韩国、印度、越南、美国和俄罗斯,贸易量占出口总量的54%,较9月增长较多;出口省份主要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

  从价格角度来看,2023年有机硅产业价格走势低迷,基本在原材料成本下跌和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震荡下跌,截至2023年12月中,DMC价格从年初的16750元/吨下跌至14050元/吨,跌幅达16%;其他下游产品,如107胶、硅油、生胶、D4,跌幅分别在16-19%左右。

  2024年有机硅的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于2023年产能的延后释放,预计有175万吨的产能扩张计划,但考虑到2023年有机硅的企业检修减产较多,保守估计新产能的释放依旧需要考虑利润的回升。在目前价格在盈亏平衡甚至亏损区间震荡的背景下,产能投放或将不及预期,或以挤出高成本产能的形式达到供需平衡。因而,考虑到有机硅的需求分散且与GDP增速有一定相关性,给予2024年5%的增速预期,预计2024年有机硅单体产量将达到220万吨,折工业硅需求约在116万吨左右。

  铝合金是工业硅的传统需求,主要是通过在铝产品中加入工业硅来提高金属流动性及韧性,加入工业硅的铝合金产品具有成型性好、耐蚀性高的特点,常用作汽车、航天、船舶等零部件,特别是对于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铝合金对工业硅消费保持稳定。从产量方面看,据国家统计局,截至2023年10月,铝合金累计产量为1183.5万吨,同比增长16.58%;铝材累计产量为4447.5万吨,同比下滑17.37%。原生铝合金和再生铝合金开工率均逐步走低,整体在50%左右。

  从消费结构来看,铝合金主要用于汽车、电动车、建筑等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国内汽车产量达837.6万辆,较去年同比增长34%;汽车产量达共生产2704.7万辆,同比增长11%。汽车由于减重可以带来续驶里程增加,每减重10kg可以增加续驶里程2.5km,因此轻量化是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使用铝合金替代传统的钢材可以有效地减重,因此将带动铝合金的消费需求,预计2023年铝合金消费工业硅约有3%的小幅增长,折工业硅消费量约75.08万吨。

  出口方面,受海外需求走弱影响,2023年上半年工业硅出口明显下滑近20%,主因日本出口量明显减少。在目前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三季度的出口消费依然没有较大改善,但四季度有望有所恢复。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金属硅出口量为4.36万吨,环比减少15%,同比增加13%。2023年1-10月金属硅累计出口量47.39万吨,同比减少14%。出口数据均出现环比回落,同比回升的情况,一方面,在9月出口大幅上涨后,10月份季节性回调,环比回落;另一方面,在去年四季度出口大幅滑坡后,部分订单回流中国,同比出口有所好转。预计2023年出口量将达到55万吨。

  分地区来看,截至10月我国主要出口国为亚洲地区,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韩国、印度。其中10月出口日本0.88万吨,占比20%;出口韩国0.7万吨,占比16%;出口印度0.53万吨,占比10%。由于美国、欧盟地区等对我国工业硅实施反倾销制裁,短期来看制裁并不会结束,因此我国未来出口消费依旧以亚洲地区为主。

  在经历了2023年的出口低迷后,我们乐观认为2024年出口将有所回暖,预计出口将恢复至63万吨左右。

  2023年上半年工业硅生产成本重心下移也是工业硅价格下跌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由于丰水季电价将季节性下调导致西南地区成本重心下移,另一方面还原剂和电极价格回落拖累工业硅生产成本整体下降。

  工业硅生产过程中硅石品质及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物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业硅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碳质还原剂和电力成本,其中原材料及碳质还原剂占比约40-50%,电力占比约30-40%。

  硅石方面,价格较年初有所下跌,湖北、云南、广西的硅石下跌约10%左右至490-515元/吨,新疆硅石因投产产能较多因而下跌幅度较小,仅下跌5%至525元/吨。此外,与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相关的硅煤、石油焦、电极价格均大幅下跌也导致工业硅的原材料成本下降。电极价格跌幅最大,跌幅高达38%-43%,石墨电极跌至17950元/吨,碳电极跌至9350元/吨,回归至2020年的水平。石油焦跌幅较大,各地跌幅均超30%,2023年底均价在1300-1500元/吨,回归至2018年及2020年的水平。硅煤下跌后有所回升,截至12月中跌幅在7%-8%左右,目前新疆煤和宁夏煤分别为2275元/吨和1960元/吨,价格与2022年接近。

  未来,随着龙头企业的大规模工业硅产能释放,生产流程化自动化管理,增加规范的环保设施和余热发电设备,或将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若需求持续疲软,则工业硅可能持续运行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2023年工业硅市场供需双旺(多晶硅和仓当单需求旺盛),实际库存以去化为主。但是在数据层面和年初的调研均显示工业硅库存高企,一是因为2022年供大于求在生产商的仓库中积累了一部分库存,二是因为部分期现商和贸易商为参与工业硅市场在2022年购买了一部分工业硅以便进入工业硅市场,三是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时仅统计了传统仓库的库存数据。因而在市场上普遍觉得工业硅的库存高企使得价格承压下跌。

  随着工业硅期货交割库的批复,工业硅的隐性库存逐步显性化,交割库库存大幅增加。据SMM统计12月8日工业硅全国社会库存共计37.4万吨,几乎是年初的3倍;传统黄埔港、天津港及昆明的库存为12.5万吨,与年初持平;社会交割仓库24.8万吨(含未注册成仓单部分)。仓单方面,截至12月8日,工业硅注册仓单为27877手,折约14万吨。

  从目前的库存角度来看,37.4万吨的显性库存,约为1个月的消费量,其中约1/3是传统仓库库存,2/3是交割库库存,处于安全库存范围。仓单库存较高主因前期买现货卖期货的套利空间打开,因而仓单库存大幅增加,充当了工业硅市场的蓄水池。

  2024年工业硅产业链上下游依然供需双旺,供应量约为524.93万吨,需求量约为526.38万吨,同比增幅均高达22%,供需紧平衡,无论是工业硅还是多晶硅和有机硅均有大量计划投产产能,投产节奏不同或将带来相应的价格波动窗口。目前来看,工业硅的新投产产能集中于下半年,而多晶硅的计划投产产能则较为平均,一季度和三季度较多,有机硅的新增产能投放或将考虑下游需求对价格的带动。因而上半年适逢枯水期和多晶硅产能投放的爬坡期,整体供应偏紧,或将有利于工业硅价格上行,给予生产商一定利润空间。下半年各产业链产能均集中投放,考虑到光伏产业链或将出现供应过剩倒逼上游降低开工的情况,叠加工业硅产量释放,有可能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未来产业链产能的投放情况或将对平衡表和价格有较大影响。此外,仓单库存或将起到调节的作用,期货在市场中的参与度会增加,在定价层面以期货加升贴水的定价方式的市场渗透率或将进一步提高。整体认为工业硅价格或将围绕成本端波动,在市场紧张时给予一定的利润。工业硅期货主要运行区间预计在12000-16000元/吨。

标签:

Copyright © 2002-2023 B体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6053389号-14

020-88888888